首页

馨雨女王 白

时间:2025-05-29 12:46:41 作者:绣娘深闺手作乘“云”踏“网” 浏览量:81826

  中新网兰州5月28日电 (盘小美)端午将至,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的街头巷尾、文化集市和香包节民俗文化产品展销区,香包、剪纸、面塑等产品纷纷亮相,吸引市民观赏选购。不少绣娘和手艺人通过直播展示刺绣技艺、推介产品,让这些曾经深闺里的手作借助网络平台“飞”向全国各地。

图为庆阳香包传承人董利红通过直播推介香包。盘小美 摄

  “这是我今年推出的一款手机包,上面绣有哪吒图案,有好几个颜色可以选择。这里还有各种香包摆件、挂件,欢迎大家下单……”连日来,在西峰区锦绣坊民俗文化产业街,庆阳香包绣制传承人董利红正通过网络直播,向粉丝推介自己最新创作的文创香包。开播后,很快“圈粉”不少。

  董利红受奶奶和母亲影响,12岁开始学习手工刺绣。16岁就能独立完成老虎枕、肚兜、香包挂件等刺绣作品。2017年,她成立庆阳千绣坊商贸有限公司,带领周边绣娘抱团规模发展香包刺绣产业。创作中,董利红在传统香包中充分融入现代创意元素,研发、生产的香包刺绣产品针法多样,绣工细腻,而且具有实用性。

  “过去我们主要靠展销、订单等线下销售。这几年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等方式,让香包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董利红介绍说,3年前她在快手、抖音等多个社交平台开设个人账号,尝试通过网络渠道销售产品。她定期拍摄、发布短视频,在绣制香包过程中进行直播,不仅展示香包成品,还现场演示制作工艺等,与粉丝互动,为他们解答疑问。

  自从董利红在网络分享香包刺绣技艺后,吸引了各地网友的关注,订单量也持续上升。去年香包销售额达到40多万元,其中网络销售额达 8 万元。

  “前段时间,我在视频号发布了哪吒手机包、‘十二生肖’香包挂件等10多款新品香包后,一位连云港的客户一次性订购了3万多元的产品。”董利红说,预计今年香包总销售额将达到50多万元,其中线上销售额10多万元。借助网络平台,既打开了销路,也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庆阳香包这项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

图为庆阳香包挂件。(资料图)盘小美 摄

  香包搭乘“网络快车”销往各地,庆阳剪纸也在“云端”展芳华。58岁的庆阳剪纸传承人齐秀梅从事剪纸艺术已30余年,她的作品以陇东风土人情为题材,构思独特、题材广泛,既蕴含庆阳历史文化脉络,又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

  近日在工作室,齐秀梅对着手机镜头展示剪纸技艺:“今天剪个‘蛇盘兔’团花,蛇身缠牡丹,兔首衔荷花,寓意蛇盘兔,辈辈富,花开富贵。”随着剪刀翻转,一幅栩栩如生的纹样跃然纸上。

  齐秀梅深知这项传统技艺亟需被更多人了解。因此,她从4年前开始在网上宣传庆阳剪纸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创作手法等,同时推介香包等民俗产品。“想让大家知道,剪纸不只是墙上的装饰、桌上的摆件,还能化作服饰纹样、头饰元素,真正融入现代生活。”齐秀梅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友通过网络了解并喜爱上剪纸艺术,不少外地粉丝在齐秀梅的直播间看到作品后,通过电话咨询或线上预订下单;还有人专程到工作室实地参观,近距离感受剪纸技艺。这两年,她的剪纸作品销量较以往显著提升,年网络销售额达3万元。

图为庆阳剪纸传承人齐秀梅向网友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盘小美 摄

  地处黄土高原的西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8项。近年来,为拓宽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路径,当地政府开展一系列电商培训、农文旅融合百千万工程网络直播推介等活动,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正通过“云端”走出“深闺”,走进千家万户。(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第二届天目山论坛开幕 政企学共论低空经济何以“起飞”

坦桑尼亚姆瓦利穆尼雷尔基金会主席 约瑟夫·布蒂库:中国的政策以人民为中心,我认为中国的政策非常好,倾听人民的声音,满足人民的需求。

浙江绍兴:鲁迅故里暑期人气旺

连日来,兰州市城关区为解决辖区存在的上述类似问题,推出了“烟雨兰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模式,旨在打造干净整洁、花木盈堂、瓜果飘香、管理有序的美丽乡村升级版,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完善、特色鲜明、效益可观的农家乐发展新格局。

桃田贤斗:比赛结束后寻找新的自己

香港11月22日电 (记者 韩星童)国际金融论坛(IFF)第21届全球年会22日在香港举行。当日会上发布的《2024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认为,中国科技金融的发展前景广阔,科技金融将在推动中国生产力提升和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届奥运会金牌大战3日战罢,获得6金的日本代表团暂居金牌榜首位,法国、中国、澳大利亚、韩国各有5金进账,美国3金,中国香港等5个代表团各获2金。

10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32610.5亿美元

这些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截至目前,新州已经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背景,提供了四种中文教学大纲,供不同背景和水平的学生选择学习并参加高考。同时加上中文教师的努力、华人社区和本地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到21世纪20年代,新南威尔士州公立学校内学中文的学生已增加到3万多人,是80年代学习中文人数的约600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